2025年09月22日
6分钟的阅读时间
天青环保
01
承前启后:
WS/T368-2025的核心变革
serve as a link
between past and future
与2012版相比,新版标准在框架、技术和管理的维度上均实现了显著突破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为了构建整合运营,战略合作,本次科技论坛以“智慧科技 拥抱未来”为主题,在深度的交流中聚焦新格局,打造智慧科技新前景。
理念升级:
从“净化”到“管理”,强调全程质控
旧版标准名称中的“规范”变为新版的“管理标准”,一词之差,寓意深远。它标志着工作重心从单纯的设备操作与方法应用,提升至一个涵盖风险评估、策略选择、效果监测、维护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完整管理体系。新版标准要求医院建立空气净化管理责任制,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规程(SOP),并进行定期督导检查,将空气净化从后勤保障层面提升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战略高度。
分类精准化:
细化空间分级,实施动态风险管控
新版标准极大丰富和细化了医院各部门、各功能区域的风险等级划分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部、病房等大分类,而是可能进一步区分:
1、极高风险区: 如器官移植手术室、负压隔离病房(针对气溶胶传播疾病,如肺结核、麻疹、COVID-19)。
2、高风险区: 如标准手术室、ICU、新生儿室、产房、烧伤病房。
3、中风险区: 如普通病房、治疗室、内镜检查室。
4、低风险区: 如行政办公区、走廊、药房。
针对不同风险等级,标准提出了差异化的空气净化要求(包括换气次数、空气洁净度级别、消毒装置配置等),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感染的精准防控。
参数科学化:
更新并完善关键性能指标
基于大量研究和实践,新版标准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更科学的调整。例如:
1、换气次数: 可能对某些高风险区域提出了更高的换气次数要求,以确保污染物的快速稀释和清除。
2、洁净度级别: 更紧密地对接国际标准,明确不同手术类型对应的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级别。
3、消毒效果评价: 不仅关注对自然菌的消亡率,更强化了对标准实验菌(如白色葡萄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病毒噬菌体等)的杀灭效率要求,评价体系更为严谨。
监测实时化:
倡导动态与智能化监测
旧版标准下的空气监测多为静态、间歇性的(如平板沉降法)。新版标准鼓励并推广采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,对空气中的微粒物(PM2.5, PM10)、温湿度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某些特定病原体进行连续监测。这种动态数据能为医院感染预警和通风系统调节提供即时数据支持,实现从“事后验证”到“事前预警、事中控制”的转变。
02
深远意义:
构建新时代医院感控的“空气防线”
far-reaching significance
WS/T368-2025的发布与实施,对我国公共卫生和医院管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通过实施分级分类的精准化管理,医院可以将最优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环节,极大降低手术部位感染、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,直接保障患者安全,改善医疗结局。
COVID-19疫情暴露了医疗机构在应对气溶胶传播传染病时存在的短板。新版标准中对负压隔离、高效通风和高等级空气消毒的强化,将有力提升医院“平战结合”的能力,使其在未来面对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时,能够迅速构筑起坚实的空气传播屏障。
标准的引领作用将催生对高性能、智能化空气净化设备的巨大市场需求。这将激励国内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技术瓶颈,推动等离子体、光催化、智能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创新,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。
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允许医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。许多新型技术如等离子体技术,具有低能耗、可人机共存等特点。实时监测系统也能避免传统紫外线或化学消毒带来的能源空耗,实现按需净化,符合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医院建设理念。
“人机共存”模式的普及,意味着诊疗活动可以不间断进行,既避免了化学消毒剂残留或紫外线泄漏带来的职业伤害风险,也避免了因消毒而中断诊疗带来的不便,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就医舒适度。
03
技术中坚:
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在新标准下的角色与作用
technical backbone
在新版标准所构建的多元化技术图景中,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,被寄予厚望,有望从“可选方案”晋升为“主流方案”,在以下场景中发挥核心作用:
技术原理与优势:
契合新标准的核心诉求
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通过施加高压电场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,这些活性成分能迅速破坏微生物(细菌、病毒、真菌)的蛋白质结构和核酸,实现高效灭活。其优势完美契合了新标准的要求:
1、高效广谱: 对多种病原体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,满足对标准实验菌的杀灭要求。
2、人机共存: 可在有人的环境下持续工作,实现“动态消毒”,彻底解决了传统紫外线或化学熏蒸法必须清场的痛点,极大提升了消毒的时效性和便捷性。
3、持续净化: 不仅能杀灭微生物,还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异味分子(如甲醛、氨气),改善整体空气质量。
4、安全低耗: 工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副产物,且能耗通常远低于大型通风系统持续高功率运行。
关键应用场景
1、门诊、急诊与候诊区: 人员流动大、病种复杂,是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区。等离子体设备可嵌入空调箱或作为立式/吊顶式循环风机组持续运行,在不影响正常秩序的前提下,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原体负荷。
2、普通病房与ICU: 实现24小时不间断消毒,尤其适用于保护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,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感染风险。
3、儿科、新生儿科: 对环境安全要求极高,等离子体技术无辐射、无残留的特性提供了理想选择。
4、内镜中心、透析中心: 在操作间隙和过程中进行持续空气净化,降低感染风险。
5、负压隔离病房的辅助强化: 在排风之前,先使用等离子体模块对空气进行预处理,可以更安全地杀灭病原体,保护室外环境和医护人员。
挑战与展望
尽管前景广阔,等离子体技术要真正成为中坚力量,仍需应对挑战:
1、标准化的效果评价: 行业需建立更统一、严格的检测标准,确保不同品牌、型号设备的消毒效果真实、可靠、可比较。
2、臭氧控制: 必须确保设备产生的臭氧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(0.1mg/m3),这是关乎安全性的底线。
3、长期可靠性: 需要证明其在长期连续运行下的性能稳定性与核心部件的耐久性。
4、智能化集成: 未来的等离子体消毒机应能无缝接入医院楼宇自控(BAS)或感染监控系统,根据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自动调节工作强度,成为智慧医院不可或缺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04
总结
2025·INVITATION
新版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标准》(WS/T368-2025)的颁布,是我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迈向现代化、精准化的重要一步。它不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,更是一份引领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其强调的管理思维、风险分级和技术多元化,将深刻重塑中国医院的“空气观”。
在这一变革中,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技术凭借其高效、安全、可人机共存的突出特点,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。它不再是一种补充手段,而是构建新时代医院空气安全防线、实现“动态连续消毒、感控无缝衔接”愿景的关键技术载体。随着标准的落地和技术的不断成熟,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必将在守护医患呼吸健康、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的进程中,扮演愈发重要和核心的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