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08月17日
6分钟的阅读时间
天青环保
室内是人最主要的停留场所,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暴露下的公众健康防护目标,我国新版GB/T 18883-2022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将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,用以评估和控制我国居室、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的空气质量,保护公众健康。
新版标准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主要有物理性、化学性、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四大类。其中涉及16项化学性指标,1项生物性指标,1项放射性指标。同时,对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碳、甲醛、苯、可吸入颗粒物、氡、细菌总数7项指标进行了修订,新增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、细颗粒物3项指标。
本次修订,二氧化碳指标做了哪些调整?二氧化碳对人体有何影响?一起来了解下!
新版GB/T 18883-2022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将GB/T 18883—2002中推荐的二氧化碳标准值≤0.10%(日平均值)修订为≤0.10%(1小时平均)。
二氧化碳是大气的基本成分,在环境空气中以%来表示其体积分数。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中,二氧化碳不属于室内空气中有毒污染物。人们长期居住或停留在 0.10 %以下二氧化碳浓度的室内空间时,空气质量良好,健康不受危害。
目前大部分国际标准给出的二氧化碳浓度限值为阈值指标,没有给出时限要求。WHO、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等规定了二氧化碳浓度限值为 1000 ppm(0.10 %)。2019 年颁布的 GB 37488—2019《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》中,对于有睡眠、休憩需求的公共场所,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应大于 0.1 %,其它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应大于 0.15 %,也没有给出时限要求。
根据我国居室二氧化碳浓度的实际情况,本次修订对现行标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限值 0.10 %保持不变。此外,人并非全天均在室内,尤其对于办公室、教室等人员聚集的室内环境,采用日均值进行评价难以反映人不在室内时的影响,也不适用于控制实际室内二氧化碳浓度,因此将二氧化碳时间尺度由“日平均值”调整为“1 小时平均”。